· 除湿第一宝——姜 ·
生姜在中国人的饮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,它提供的辛味丰富了我们的味觉体验,成为了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剂调味;而在中医看来,生姜远非调味那么简单,是一味良药。
· 生姜功效·
生姜能治感冒,散发风寒,止呕,缓解胃凉、胃痛,健脾除湿等。
· 如何祛湿 ·
姜茶具体做法:可将其带皮切下五六片,放入滚开的水中,待几分钟后就可饮用了。
如果觉得生姜水味道难以下咽,还可加入一些红糖调味。对于畏寒痛经的朋友尤其有好处。值得提醒的是,仅在做菜中放入生姜调味,是无法起到化湿作用的;辣椒虽然也能开胃助消化,但在祛湿方面却功效一般。
· 吃姜禁忌 ·
1、内部有热的人不适合吃姜
内部的热分为两种:实热和虚热。
实热:发病时间短,发病急。一般会出现溃疡、头痛、心烦等症状。
虚热:一般病情时间长。会出现手心、脚心发热的情况,体温正常,但是自己总感觉身上很热。
2、腐烂生姜不能吃
有些人吃姜喜欢削皮,这样做不能发挥姜的整体功效,只要将姜洗干净就可以了。还有的人认为“烂姜不烂味”,这种想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,也很危险,因为腐烂的生姜会产生毒素,严重时会导致肝癌和食道癌的发生。
虽然夏吃姜对人体有益,但也应适度,因为天气炎热,人们容易口干、烦渴、咽痛、汗多,而生姜性辛温,属热性食物,根据“热者寒之”的原则,不宜多吃,各位根据自己的体质适量食用。
· 除湿第二宝——薏仁 ·
薏仁是普遍常吃的食物,有利水消肿、健脾祛湿、清热排脓等功效,是常用的利水渗湿药。
薏仁这么好大家都知道,所以会常常煮红豆薏米水来祛湿,但是大家有没有搞清楚你喝的是生薏仁?还是熟薏仁?是用的红豆?还是赤小豆?
· 薏仁种类·
薏仁的种类:生薏仁性寒,熟薏仁性温,适合不同体质的人。
生薏米的功效:《本草纲目》记载,生薏米味甘,性微寒,归肺脾经、大肠经,利水渗湿的功效最为显著,可以去湿除风、清热排脓、除痹止痛,对小便不利、水肿、脚气和风湿疼痛等效果显著。
熟薏米的功效:炒薏米是取净薏米用文火炒,至微黄色、鼓起时取出,放凉,略有焦斑,微香。在中药泡制方法里,还有一种是将药物与麦麸拌炒,即麸炒薏米。锅热后先撒入麦麸,用量为薏米的十分之一,加热到冒烟时,加入净薏米,炒至表面呈黄色鼓起时取出,筛去麦麸后放凉,略有香气。此香气根据中药炒制程度的不同,又分为炒黄、炒焦和炒炭。炒黄就是指用文火炒到药材固有的香气,或鼓起、爆裂时为宜。炒黄能缓和药的过偏之性,同时散发的香气,还有理气解郁的作用。
· 如何搭配 ·
1.红豆搭配生薏米
生薏米配红豆:适用脾胃有湿,大便溏泄,吃饭后胃脘部胀满的人。
2.赤小豆配搭熟薏米
这个搭配更适合脾胃更寒的人食用。
赤小豆性平味甘酸,入心、小肠经,有健脾利湿、消肿解毒功效,赤小豆含有较多的皂角甙,可刺激肠道,因此它有良好的利尿作用,能解酒、解毒,对心脏病和肾病、水肿有益。
需要提醒的是,生的薏米寒凉,不能长期吃,另外,先把脾胃调理好了,祛湿就比较快哦!
· 除湿第三宝——藕 ·
莲藕,绝对是当令滋补佳品;俗话说,荷莲一身宝,莲藕有很好的养生功效。
· 莲藕功效·
生藕偏于生津凉血,热病口渴、燥热的人适合吃;
做熟的藕偏于补脾益血,消化功能和脾胃差的人宜食;
藕粉既富营养,又易于消化,有养血、开胃功效。
· 吃藕禁忌 ·
1、莲藕尽量不要生食:
有些藕寄生着姜片虫,很容易引起姜片虫病。脾虚胃寒者、易腹泻者不宜食用生藕,生藕性偏凉,所以宜食用熟藕。
2、发黑、有异味的藕不宜食用:
应挑选外皮呈黄褐色,肉肥厚而白的,注意要无伤无烂无锈斑、不断节而不干缩未变色的藕。
3、切过的藕不宜直接存放:
没切过的莲藕可在室温中放置一周的时间,但因莲藕容易变黑,切面孔的部分容易腐烂,所以切过的莲藕要在切口处覆以保鲜膜,冷藏保鲜一个星期左右。
4、高血糖、糖尿病患者不宜多吃:
藕虽然能量不高,但是碳水化合物含量较多,如果过多食用,会导致血糖升高,不利于控制血糖。
藕中虽然富含营养,但是其中的含糖量不少,所以藕也不宜过量食用,容易造成消化不良、肠胃不适。特别是糖尿病患者,宜少吃藕。
人人都可以吃藕,关键在于怎么吃和吃多少,控制在一定量的情况下,把握好“度”,都推荐食用。
· 莲藕搭配 ·
1、莲藕与糯米
调和气血,清热生津
2、莲藕与芹菜
降脂降压
3.莲藕与百合
润肺止咳
4.莲藕与鳝鱼
强身壮阳,滋阴健脾
5.莲藕与糙米
健脾开胃,养血止泻
6.莲藕与生姜
止呕止吐